OFF留学网 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潮涌粤港澳大湾区:将有超过19所国际学校落地广东

国际学校潮涌粤港澳大湾区:将有超过19所国际学校落地广东

大湾区另一座城市中山,国际学校中山梅沙实验学校也计划在今年9月开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西湾外国语学校已动工开建,有望在明年9月开学。

而在深圳,深圳前海哈罗国际学校去年才开学,今年又迎来了圣保罗女子公学英国国王学院学校在深圳开办新学,并计划在今年9月开学上课。

据国际教育大数据平台宜校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新增72所国际学校,广东成为新增国际学校最多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还将有超过19所国际学校落地大湾区。

自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中央就提出支持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等。大湾区的国际教育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受访专家看来,国际学校近年来密集涌入大湾区,反映当下大湾区对国际化教育需求日渐增多。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学校的多寡也能衡量一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粤港澳大湾区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涌入大湾区工作与生活。

“飙涨”:广深成最受欢迎选址地

广州与深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设了最早一批国际学校。

成立于1981年的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是华南地区第一所国际学校,创办之初原是为解决身在广州的外籍领事馆工作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后逐渐对外开放,持有外国护照或者港澳台护照的学生也有资格报考。

1988年开设的深圳蛇口国际学校,目的也是为解决外籍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彼时,深圳蛇口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和制度改革之便,吸引到了一大批外资外企高管员工。CACT(作业者集团)、阿科、菲利普斯和阿莫科四家中外合资的石油公司联合创办了这所国际学校。

而到了2010年前后,全国范围内迎来国际学校爆发式发展,一年左右时间里新增了94所国际学校。不仅民办学校迅速对国际化教育做出反应,原本只做普通民办的学校,也都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际部。

例如,万科就是在这一时间开启了自己的国际教育布局,发布了“百校计划”万科双语学校梅沙双语学校万科梅沙艺术学院等纷纷成立。

未来10年开发商、集团公司转型投资国际学校,布局全国存量资产市场,将成为一个持有稳定资产的大趋势;

国际教育大数据平台宜校创始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中国内地的国际学校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1196所具有高中段的国际学校(国际部),其中广东超过160所,数量居全国第一,广州与深圳是国际教育重镇。

例如,英国国际贸易部方面初步统计的一份数据显示,2021-2024年,将另有8所新的英国品牌的国际学校在广东开设分校,广州、深圳是最受欢迎的选址。

新加坡凯德集团(中国)地产与城镇开发首席执行官直言,近年来大湾区越来越受投资者青睐,不少跨国企业开始将广州、深圳作为其进入中国的首站。

“企业密度有了,自然也会吸引一大批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广州新侨学校恰是要满足这部分高端人才的子女的教育需求。”他说。

最近发现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现象:越来越多外企高管开始重视子女对中文的学习,很愿意把孩子送去双语学校,而非原来纯英美式的教育。“因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都认为,孩子未来很有可能与中国产生更多交集。”

“留才”:国际教育或占到决定性一票,成为每个城市的人才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湾区新涌现的国际学校与早期专为外籍人员子女提供教育的学校不同,大多数属于可招收中国籍学生的民办国际化学校。

据肖经栋介绍,目前的国际学校主要有三类,一类只接收外籍人员子女入学,如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一类是公办学校开设的国际部,如广雅中学国际部等;再有一类就是民办国际化学校,可招收中国籍学生,提供“双语教育”。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大批来这里的外籍员工最先遇到了子女上学的教育问题,对国际教育的需求应运而生,甚至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

东莞一度是中国最典型的外贸城市,过去由于没有正式获得国家许可的国际学校,在东莞的外籍人员子女只能到周边的广州、深圳的国际学校就读。

2013年,东莞文盛国际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准,东莞拥有了第一所国际学校,结束了在莞外籍人员子女奔波求学的历史。东莞成为广东省内继广州、深圳、珠海、河南、重庆、天津、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山东之后获得国际学校办学许可的城市。

据新学说发布的《2020大湾区国际化学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东莞国际学校数量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了15所,仅位列深圳(53所)、广州(48所)之后。

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喻丽君认为,国际学校开办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解决了海外高端人才的子女读书问题,得以帮助东莞吸引并留住这些高端人才。

一方面,随着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大批国际人才和海归群体前来广东发展,催生了国际教育需求;一方面,大湾区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聚集了大批高净值人群,催生了大批中产家庭对国际教育的需求。

据《2020胡润财富报告》,广东省600万资产“富裕家庭”达万户,居全国第二。其中,53%的高净值人群会选择在高中及以下学段送子女出国,23%的高净值人群选择在大学送子女出国。不少高净值人群选择将国际学校作为“铺路”海外名校留学的第一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作为国家级双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合资企业与高水平研究院所,确实集聚了一批知识型高端人才,“如何把这些人留下来,非常关键”。

参照新加坡的经验一个国际大都会留人除了从产业定位考虑,最关键还要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公共服务、生活配套等,甚至有时在留住人才时可占决定性一票“拥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端人才对子女的教育有更高的要求。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采编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尽快做删除处理。请在本文底部【评论留言】或发送邮件至blogmen@126.com举报。

本文内容收集整理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国际教育指南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offchina.com/25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